什麼是Kling AI?Kling AI使用指南,2025最新教學

2025-10-15更新

Kling(又稱 Kling AI)是一款由「快手(Kuaishou)」開發的 AI 視頻生成模型與平台,主打將文本或靜態圖像轉成短影片(text-to-video / image-to-video),同時支援動作控制、鏡頭運動、對嘴、模型切換等功能。本文從核心概念、功能分析、使用教學、應用案例、與其他工具比較、進階技巧、風險考量、常見問題等面向,一步步說明如何利用 Kling 快速創作影片、動畫與視覺素材。目標讀者為對 AI 視頻生成有興趣、想從零開始理解與實作的廣泛人群。

一、什麼是 Kling?

1.1 定義與開發者背景

Kling(Kling AI)是由 Kuaishou(快手)打造的 AI 視頻生成技術,旨在將文本描述或靜態圖像轉換成短影片。據維基百科資料,Kling AI 最早於 2024 年 6 月發布測試版,後續又推出多個模型版本(如 1.6、2.0、2.1 等)以改善生成品質與功能。

它屬於 文本到影片(text-to-video)圖像到影片(image-to-video) 類別的生成模型,使用者可透過提示詞(prompt)或圖片素材讓 AI 自動生成動態影片。

1.2 模型版本與性能演化

Kling 隨著時間推出了多個版本,從最初基本版本到 1.6、2.0、2.1,每次更新都在畫質、生成速度、運動控制、鏡頭運動與模型穩定性上做優化。

  • Kling 2.1:在 3–5 分鐘內生成影片、使用者信用成本較低。
  • Kling 1.6 強調提升 image-to-video 動態性能達 195% 的增幅。

總體而言,Kling 的版本演進反映出其在速度、解析度和控制靈活性上的持續優化。

Kling AI首頁

二、Kling 的核心功能與技術

以下是 Kling 的主要功能模組與技術特色:

2.1 Text-to-Video(文字生成影片)

使用者可以輸入一段文字描述(prompt),Kling 模型會依文字內容自動生成對應的影片。這包括場景、動作、燈光、鏡頭運動等多個維度控制。許多整合平台(如 Pollo AI)都提供此功能。

2.2 Image-to-Video(靜態圖片動畫化)

如果你上傳了一張靜態圖片,Kling 支援將其轉為短影片。過程中可加入動作刷 (Motion Brush)、鏡頭平移或變化、逐步補間等技術,使圖片在畫面中產生流動感。

在 Fal.ai 的 Kling 2.1 模型中,就有 “image-to-video” 的端點選項,並支援多秒數輸出、維持畫質與細節。

2.3 Motion Brush(動作刷)與區域控制

這是 Kling 在 image-to-video 模式中一個關鍵工具。使用者可透過刷選圖片上想要移動的區域(如樹葉、雲朵、水波、人物髮絲等),再設定運動方向、速度或變形路徑,讓靜態畫面產生局部動畫效果。此方法能使動畫更自然、不會整張圖片都亂動。

2.4 鏡頭運動與視角控制

Kling 支援設定鏡頭的移動方式(例如推拉、傾斜、旋轉、平移)以打造更具代入感的影片。這使得從靜態圖像轉影片時,畫面不只是「物件在動」,鏡頭本身也可以營造動態效果。

2.5 聲音 / 對嘴(Lip-sync)與語音合成 (TTS)

Kling 部分整合平台支援音訊或 TTS(文字轉語音)功能,讓生成影片可以搭配聲音,或對人物做對嘴效果。Pollo AI 的 Kling 功能就列出 “Lip Sync / Face Model / TTS” 等項目。

2.6 模型變體與質量選擇

Kling 提供多種模式(如 Standard、Pro、Master),用戶可依需求選擇速度 vs 畫質的平衡。舉例來說,Fal.ai 的 Kling 2.1 Standard 模型為「成本效益型」影像動畫生成版本,適合創作者在品質與效率之間取得平衡。

三、為什麼選擇 Kling?

在決定是否使用 Kling 時,理解其優勢與局限是很重要的。

優勢總覽

  1. 低門檻創作
    即便沒有技術背景,使用者也可以透過文字或圖片快速創建影片,不必從零編輯影片素材。
  2. 動態圖像能力強
    Motion Brush 和鏡頭控制使得靜態圖片具流動感,動畫效果更自然。
  3. 模型版本多樣
    多種版本 (Standard / Pro / Master) 提供不同平衡點,以滿足速度與畫質需求。
  4. 整合平台普及
    得以透過多個平台/App 使用 Kling 功能,不必單獨下載工具。
  5. 成本與效率平衡
    對於短影片、社群素材、教學動畫或簡報片段等需求,Kling 提供快速生成能力。
  6. 不斷進化與更新
    Kling 的版本持續升級,品質與運動效果不斷改善。近期版本 2.5 Turbo 在運動表現與細節方面被媒體報導為一大進步。

例如 Tom’s Guide 在 2025 年 10 月的評測中指出,Kling 的 2.5 Turbo 版本在光影、運動和場景視覺上有顯著提升,但仍面臨面部一致性與細節表現的挑戰。

四、Kling 實戰操作教學(入門到進階)

下面提供完整、分步驟的操作流程與提示技巧,幫助你從零開始做出第一支 Kling 影片。

4.1 準備階段:素材與思緒

  • 決定影片用途:社群宣傳、教學短片、內容預告、品牌動畫片段等。
  • 選擇輸出比例:常見格式如 9:16(直式)、16:9(橫式)、1:1(方形)。
  • 準備提示詞草稿:描述場景、動作、時間變化、鏡頭角度、光影風格。
  • 若使用圖片:選擇高解析度圖片,對動態區域有明確想法。

4.2 登入與平台選擇

你可以直接在 Kling 官網、Kling 的手機 App,或透過整合平台(如 Pollo AI、ImagineArt、Fal.ai)使用 Kling 模型。

4.3 選擇影片類型

  • 文字生成影片(Text-to-Video):輸入 prompt,AI 自動生成。
  • 圖片動畫化影片(Image-to-Video):上傳圖片 + 使用 Motion Brush + 鏡頭設定。

4.4 撰寫提示詞(Prompt)與參數設置

幾個撰寫提示詞的小技巧:

  • 盡量包含「場景、鏡頭運動、光影、時間變化、物件動態」
  • 範例 prompt(text-to-video):「A misty lake in early dawn, slow dolly-in, golden light, cinematic mood, 5 seconds」
  • 若用圖片動畫化,可在 prompt 補充「動態部分、鏡頭方向、變化速度」
  • 選擇模型版本(Standard / Pro / Master)與影片長度、解析度等參數

4.5 生成影片與微調

按下「生成 / Generate」後,系統會進行渲染。時間會根據複雜度與版本不同。生成後觀看結果:

  • 若不滿意:修改 prompt、切換模型版本、變動動態區域
  • 若結果合適:儲存、匯出、或做後續剪輯處理

4.6 匯出與後製

影片生成完成後,你可以匯出為 MP4、GIF 或逐幀 PNG 等格式。接著可在剪輯軟體(如 Premiere、CapCut、DaVinci Resolve)加入字幕、音效、音樂與 Logo。

Kling AI操作介面

五、應用場景與實例

下面是三種常見的應用情境與操作示例:

5.1 社群短片 / 行銷預告

  • 目標:製作 5–10 秒的產品預告或宣傳片
  • 操作方式:使用 text-to-video,或將產品圖片做 image-to-video 動畫
  • 後製:加入 Logo、呼籲 (CTA)、文案
    此方式適合快速推出多版本素材做 A/B 測試或社群曝光。

5.2 教學 / 簡報片段動畫化

  • 目標:把教材封面、圖表或重點元素動畫化,提升吸引力
  • 操作方式:上傳教材圖表,用 Motion Brush 標記重點區域做位移、淡入淡出等動作
  • 配音:搭配文字轉語音的 TTS 或旁白
  • 輸出:作為短教學片段嵌入課程或影片中

5.3 藝術 / 創意影片實驗

  • 目標:將靜態藝術作品、攝影作品製作為微動畫短片
  • 操作方式:對多個區域做獨立動畫處理,如光線、葉片、背景、人物動態等
  • 合成方式:可拆段生成再合併影片,創作更長或更複雜的影片

六、Kling 與其他 AI 視頻 / 影像工具比較

功能/指標KlingRunway Gen-XSynthesia其他(如 Sora / Hailuo)
文本 → 影片支援支援強主要人物對話支援 / 經常比較
圖像 → 影片支援 (Motion Brush)有限支援但方式不同
模型版本選擇Standard / Pro / Master多版本專注人物對話有不同模型變體
鏡頭 / 動作控制支援較強有限有但成熟度不同
API / 整合多平台整合支援支援各有差異
運行門檻各依工具而定
成本 / 資源消耗隨版本與秒數變化較高視工具而定

根據在 AI 視訊工具的測試中,Kling 在「影像真實感與動態流暢度」方面表現突出,在多個類別得分中表現優秀。

七、常見問題(FAQ)

Q1:Kling 是免費的嗎?
A:多數平台提供免費額度或試用。進階功能、高解析度或更長影片通常需付費或用點數。

Q2:生成一支影片要多久?
A:依複雜度與模型版本,可能需數十秒到數分鐘不等。

Q3:影片品質穩定嗎?
A:在場景簡單、物體動作明確的情況下效果佳;若複雜動作或人物細節要求高則可能出現瑕疵。

Q4:可以用於商業用途嗎?
A:視平台授權條款而定,必須確認影片是否具備商業授權。

Q5:我需要具備 AI / 模型背景才能使用嗎?
A:不需要。Kling 強調易用性,很多整合平台已把 UI 做得簡潔明瞭。

八、結論與建議

對於想將文字或靜態畫面快速變為動態影片的人,Kling 提供了一條極具潛力的路徑。儘管在細節穩定性與高複雜場景上仍有挑戰,但其快速生成能力、模型版本多樣性、動態控制工具、與平台整合優勢,都使得 Kling 成為目前 AI 視頻生成領域中不可忽略的選擇。

建議:從免費額度或短影片開始測試,累積 prompt 撰寫技巧與控制方法,再考慮高品質版本或 API 整合。若你有特定影片需求(如商業影片、長片或多版本素材),也可以讓我幫你設計提示詞或流程,我可以協助你一步步做出來。

得分:4.3 /5(共有 14 人評分)感謝您的評分!
編輯: 供稿於 未分類. 最後更新時間:2025-10-15

我要評論

(。_。)忘記輸入暱稱了呢~
(。_。)忘記輸入評論了呢~

評論 (0)